閩富蒸籠手工技藝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。它早在北宋紹圣四年(1097年),由石洋村人黃一府發(fā)明始創(chuàng)。至清朝乾隆年間,更能制作包括蒸籠在內的碗、杯、盤、盒、碟、瓶、壺等日常器用,這些柳杉制品均可做到隨物賦形,爭奇斗艷,有的甚至成為當時的貢品。改革開放以來,閩富生產的蒸籠銷往省內外各地和香港、東南亞乃至美國、日本、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(qū),被外國人譽為無化學毒性的良好蒸熟器,聞名中外。
閩富蒸籠的制作技藝,看似簡單,實則繁難精湛,要使其完工后具備易熟保溫、透氣不餿、造型美觀、輕便耐用等優(yōu)點,絕非易事。以制作一只內徑為25厘米的代表性蒸熟器“飯甄”為例,先后要經過盤制腰箍、盤制上下墩、盤制底座(即水座或下包)、盤制籠蓋、插板、制底屜等工序,才算制作完成一只完整的蒸籠。
閩富蒸籠的制作工藝是柳杉片手縛技藝的典型遺存,在全國民間手工藝中獨樹一幟,它不僅外觀精致、功能實用,還具有十分珍貴的歷史、文化以及科學價值。
閩富蒸籠的制作技藝歷經900多年綿延不絕流傳下來,至今仍一脈尚存,實為罕見,堪稱民間傳統(tǒng)手工藝中的“活化石”。這一手工技藝的保留,對研究宋史及其民間工藝史具有一定的價值。同時,在漫長的歷史傳承過程中,以制作蒸籠為主的黃家柳杉片手縛技藝生產活動,積淀下了豐厚的具有地域行業(yè)特色的鄉(xiāng)風民俗,成為當?shù)匾环輳涀阏滟F的民俗文化遺產。此外, 閩富蒸籠在應用科學環(huán)保材料、生物無副作用開發(fā)等方面開辟出了一條新路子,在科技發(fā)展史上可謂一項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。
© 2002-2030 ChinaDa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QQ:11529871 Email:service@chinadas.com